兰长林

发布日期:2024-10-15

职称: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核数据测量与评价,中子物理与中子应用技术,磁约束核聚变中子伽马诊断,环境放射性测量与辐射防护

招生专业:

(1)核技术及应用学术博士、硕士研究生

(2)能源动力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

(3)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术硕士研究生

 邮箱:lanchl@lzu.edu.cn

办公室:城关校区东区核学楼310室

 

一、主要学历或学术经历

2004年9月--2009年6月,兰州大学,新葡亰8883ent会员中心,获博士学位

2005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

2008年9月--2009年8月,日本,九州大学综合理工学府,国家公派留学

2009年9月--2017年4月,兰州大学,新葡亰8883ent会员中心,讲师,副教授

2013年8月--2016年7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后

2021年1月--2022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系统二司/国家原子能机构借调,项目官员

2017年5月--至今,      兰州大学,新葡亰8883ent会员中心,教授

二、主讲课程

本科生:原子核物理学,辐射防护,中子创新性实验,微机原理及实验

研究生:核工业基础及前沿导论,中子物理学,核安全法律法规,环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科学技术前沿讲座。

三、主要成果

(一)主要科研成绩

从事核数据测量与评价、中子物理与中子应用技术、聚变等离子体诊断、辐射防护与核探测等方面研究工作。在D-T中子发生器研制、中子探测器研发及应用、核数据测量及评价、聚变等离子体离子温度诊断及中子活化在测井、考古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参与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省部级和横向合作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20项;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人。

(二)近年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十四五”核技术研发(原核能开发)重点项目,先进核分析技术及其在 Ar-Ar铀成矿年代学中的应用,HNKF202327(36),2024.01--2026.12,630 万元,主持。

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基于基于252Cf源的球样品泄漏谱测量技术,2022.09--2025.02, 110.2万元,主持。

3、核数据重点实验室2022年开放基金重点项目,氘氚聚变中子诱发78Kr2n 中子发射截面研究,JCKY22201C151,2022.01--2024.12,50万元,主持。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子课题,聚变等离子体D-D/D-T中子场的实验定标率研究,2019YFE03040003,2020.10--2025.09,120万元,主持。

5、广西核物理与核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基于AMS技术的14 MeV能区27Al(n,2n)26Al反应截面测量与评价,NLK2022-04,2023.01--2024.12,5万元,主持。

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岩石矿物定量分析,2024.01--2024.12,43万元,主持。

7、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裂变产物产额的实验数据分析,2023.06--2024.12,36.4万元,主持。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D-D/D-T快中子诱发铀235,238活化截面与裂变产额实验研究,11975113,2020.01--2023.12,65万元,主持。

9、中国核数据中心,锕系核与中重核中子核反应理论计算用关键实验数据分析,2022.07--2023.06, 20万元,主持。

10、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能源研究与创新中心项目屏蔽计算复核,2021.05--2022.12, 75万元,主持。

11、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基于CSNS白光中子源的239Pu裂变截面测量,6142A08180403,2019.01--2020.12, 35万元,主持。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1327801,6.0E12n/s强流中子发生器及快中子测量系统研制,2014.01--2020.12,850万元,第二完成人。

(三)近年发表学术论文

1、Measurement of the neutron flux of CSNS Back-n ES#1 under small collimators from 0.5 eV to 300 MeV. Eur. Phys. J. A (2024) 60:63

2、Cross section determination of 27Al(n,2n)26Al reaction induced by 14‑MeV neutrons uniting with D‑T neutron activation and AMS techniques.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24) 35:94

3、Measurement of the 239Pu(n, f) cross section from 4 keV to 100 MeV using the white neutron source at the CSNS Back-n facility,PHYSICAL REVIEW C 107, 024606 (2023).

4、Measurement of the (n, 2n) reaction cross-sections of iodine and cesium induced by D-T neutrons with covariance analysis,Chinese Physics C,Vol. 47, No. 9 (2023) 094001.

5、An improved theore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mean D-T neutron energies in large solid angle sample,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0,3 (2023) 251-257.

6、A spherical neutron long counter for 4𝜋 neutron detection in the energy range of 0.01 eV to 20 MeV, Radiation Measurements 169 (2023) 107031

7、Measurement of Cumulative fission product yields on 235U induced by 2.8 MeV neutrons,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 (2023) 110907.

8、Effects of Neutron Source Models on Neutron Wall Loading in the EAST Tokamak, Fu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DOI:10.1080/15361055.2023.2234224

9、Cumulative fission yield measurements with 14.7 MeV neutrons on 238U, Chinese Physics C Vol. 47, No. 2 (2023) 024001.

10、 Determination of the half-life of 184gRe and the isomeric ratio of 184m, gRe induced by D-T neutrons, Chinese Physics C, Vol. 6, No.11 (2022) 114001.

11、 Measurement of 54Fe(n,2n)53Fe reaction cross-sections at 14 MeV neutron energies using activation method and its relevance for fusion-plasma temperature diagnosis,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525 (2022) 18–24.

12、Measurement of the half-life of 95mTc and the 96Ru (n, x) 95mTc reaction cross-section induced by D–T neutron with covariance analysis, Eur. Phys. J. A (2022) 58:222.

 13、Radiation shielding design of the CFETR polarimeter interferometer and CO2 dispersion interferometer,Plasma Sci. Technol. 24 (2022) 064010.

14、 Analysis of the lemental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elemental capture spectrum log using Monte-Carlo simulation,APPLIED GEOPHYSICS, Vol.16,   (2019) 321–326.

(四)近年相关专利

1、用于宽能量区间的中子探测器,中国,CN118068393A,中国,2024年9月17日,发明专利,1/2;

2、 氘氚聚变等离子体离子温度诊断方法,中国,202311341476.7,2023年10月17日,发明专利(实审中),1/6;

3、一种探测器γ响应函数的高斯展宽及解谱方法, 中国,ZL 2021 10078996.8,2023年5月12日,发明专利,1/6;

4、硫中子俘获治疗中载能粒子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分析方法,中国,ZL 2023 10551319.2,2023 年 12 月 15 日,发明专利,1/5。

5、长中子计数器,中国,202211030347.1,2023年2月22日,发明专利,1/4;

6、一种高通量氘-氚中子发生器中子平均能量的确定方法,中国,ZL 2017 1 0382019.0,2020年9月25日,发明专利,1/9;

7、 一种元素测井中子俘获伽马能谱的获取方法,中国,ZL 2017 1 0369388.6, 2018年7月20日,发明专利,1/8;

8、一种柔性中子辐射防护材料及防护用品制备方法,中国,ZL 2019 1 1171324.0,2021年6月22日,发明专利,3/10;

9、 一种可控随钻核测井仪器刻度装置,中国,ZL 20190200538305.6,2019年10月1日,实用新型,1/5;

10、元素俘获能谱测井解谱处理系统[简称:元素俘获测井解谱系统V1.0],中国,2018SR13771,2018年3月2日,软件著作权,1/3;

四、荣誉获奖

1、2016-2017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2、2016年,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新秀奖。

五、学术兼职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散裂中子源Back-n白光合作组成员,西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